圖說:
TEMPLE A1 ■ 《班蒂喀黛》是Jayavarman VII(1181-1220)時代的建築物。
TEMPLE A2 ■ 台灣高僧在《班蒂喀黛》裡膜拜上香。
TEMPLE A3 ■ 《班蒂喀黛》前的石雕。
TEMPLE A4 ■ 《班蒂喀黛》迴廊。
TEMPLE A5 ■ 《班蒂喀黛》。
TEMPLE A6 ■ 四面雕刻了“高棉微笑佛像”的牌樓。
TEMPLE A7 ■ 油畫檔。
TEMPLE BB08 ■ 《東美朋寺》有大象雕刻和神像,台階四角落有大象的雕刻。
TEMPLE BB09 ■ 《班特絲蕾女王宮》建築外圍。
TEMPLE BB010 ■ 《班特絲蕾女王宮》的精美雕刻。
TEMPLE BB011 ■ 《班特絲蕾女王宮》的鬼斧神工浮雕,所以它又有被稱為“吳哥藝術之鑽”。
TEMPLE BB012 ■ 《班特絲蕾女王宮》。
TEMPLE BB013 ■ 走出《班特絲蕾女王宮》時,迎面來了兩名微笑僧人。
古跡行腳系列15
吳哥古蹟的璀燦紅寶石
班特絲蕾女王宮太美麗
文/攝影:楊善
吳哥古蹟之旅的第三天,我在下午四時多走入《班特絲蕾女王宮》。金黃色的陽光投射在紅色砂岩建成的印度教神廟上,精雕玉琢的浮雕,像3D立體感的播映在我的眼前。我為這座吳哥古蹟的璀燦紅寶石,發出深深的一聲讚嘆,真是太美麗了。
我終於明白女人看見鑽石會衝動花鉅款買下的心情了。因為此時,我竟然產生了想在家後院建一座浮雕庭院的衝動。雖然我清楚知道難以找到如此鬼斧神功的藝匠,但仍然如此奢侈的夢著........。
■班特絲蕾女王宮
下午四時多,前往距離吳哥窟東北方約25公里的《班特絲蕾女王宮》之前,我已從雜誌中看到它的“花容月貌”,所以心情是非常期待的。
不管是網站還是雜誌都形容它是吳哥遺址中最美麗的紅寶石。說它是紅寶石,是因為其建材多是採用玫瑰砂岩與石英砂岩,當陽光投射其上時,廟宇就反映出迷人色調,再加上鬼斧神工的浮雕,所以它又有被稱為“吳哥藝術之鑽”( Jewel in Angkor Art ) 。
女王宮建於西元967年,興建過程共跨越了兩代君主。它屬於印度教神廟,主要供奉濕婆神。
“Srei”是指女性,所以《班特絲蕾》又被稱女王宮。高棉語中,“Banteay Srei”是「女人的城堡」的意思。因為寺廟中央主體建築的浮雕刻有天界舞女Apsara,因而得名。
在眾多的吳哥宮殿廟宇中,唯有此座建築出現兩個保安,可見此座建築的受重視程度。但是有一名保安在“發錢瘟”,三番四次的靠近我及其他旅客,要我給他三塊美金,他偷偷帶我進去內殿偷拍天界舞女Apsara的雕像。因為偷拍的感覺不舒服,像做賊一樣,所以即使花費不高,我還是數次拒絕了他。
《班特絲蕾女王宮》寺中精細雕刻叫人讚嘆不已。堅硬的石塊被創作藝匠琢鑿出層次分明、線條柔纖的精細作品,不論是門楣、石壁或窗櫺,都刻鏤得接近完美。巧奪天工的藝術感,可說是吳哥寺廟中石雕中的最佳作品,亦是柬埔寨雕刻藝術的顛峰作品。
另有一傳說《班特絲蕾女王宮》是由一位功高的婆羅門所興建,因為怕冒犯國王,所以女王宮建得比其他吳哥寺廟小。由於建築柔美華麗,所以被誤認為是女皇住的,實際上柬埔寨未曾出現過女皇。
走出廟宇時,迎面來了兩名微笑僧人,金黃色的陽光撒在他們橙色的布衣上,我彷佛看到了無求的喜樂.....。
■班蒂喀黛
穿梭過一座四面雕刻了“高棉微笑佛像”的牌樓,經過了擺在大樹下的油畫檔口,我來到了《班蒂喀黛》。這裡是我游吳哥遺跡的最後一座廟宇,那時已經下午五點多了。
因為《班蒂喀黛》所用的建材比較不好,所以其損壞的程度也比較嚴重。比起之前雕刻精美且宏偉的宮殿廟宇,這座顯得遜色多了。
《班蒂喀黛》位處吳哥城的東邊,因為破壞較鉅,因而旅客相對也較少。《班蒂喀黛》是Jayavarman VII(1181-1220)時代的建築物,因為住有僧人,所以被稱作“修道院的堡壘”。我在此廟拍照時,來了一群台灣旅客,口操台腔華語,其中有兩個還是台灣高僧,受到信徒的極佳招待服侍。他們在廟裡膜拜上香,也參觀了一輪。
《班蒂喀黛》雖然受風雨與歲月的嚴重破壞,也沒有宏偉外觀,但其精美雕刻與層層迴廊的設計還是有看頭的。
■東美朋寺
回程路上,路過這座水中古城- 《東美朋寺》時,已經下午6點多了。因為想赶回小吳哥拍攝黃昏時分,金黃色餘暉撒在小吳哥“黃梨頭”上的風彩,所以我只是喊停嘟嘟車拍了張照片就離開了。
此神廟是拉堅德拉巴魯曼二世〈Rajendravarman 2〉所建,那時是西元952年。為了供應王宮用水與灌溉之用而建造了東大人工湖。為了祈求庇佑,便在湖中心建立了東美朋寺廟,供奉著濕婆神,用來紀念拉堅德拉巴魯曼二世雙親的神廟,同時也是吳哥王朝歷代國王祭祀祖先的祭壇。
《東美朋寺》本是一座島廟,四周被大型的人工蓄水所包圍,需乘船才能到達,但是如今湖水已乾枯。蓄水池總長7000公尺,寬1800公尺,直接從粒河引進水來。
《東美朋寺》有很多大象雕刻和神像,而台階的四個角落也有大象的雕刻。此神廟的維修工程由德國負責。
東美朋遺跡中,可以看到石頭上了有很多洞,這些洞裡原本裝上了名貴的珠寶作裝飾,後來全被人偷去變賣了。這些洞原是為方便讓大象托拉而穿鑿的,順便作為裝飾。
東美朋建築中,可以分成三層,較下方的兩層都有圍牆,四個角落各有四隻大象;第一層往第二層的山門旁則有石獅守護。第二層有八座小塔,四方各兩座,開口向東;第三層中央部份總共有五個磚造的塔,中央的塔建在一個高1.9公尺的塔基上,也反映了印度教中須彌山的概念。
雖然沒時間仔細參觀這座宏偉神廟,但從指南書中了解到它的歷史,也算是一種補償與獲得了。
吳哥遺跡之旅,這一刻正式告一段落了。
明天一早,我就要揹起行囊,告別<暹粒>,搭巴士往<金邊>去了。
我一直在小吳哥待到天空出現入夜前的深藍色,才在暮色中拖著疲累但滿足的腳步,踏上歸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