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如楼故事随卢兜河缓缓流过


■转进如楼镇的路口(警察局前面)有一棵胡椒树,是如楼的标志。

■许多住在内陆的伊班人还是乘长舟来到镇上,有人也载来树胶片售卖,大家都这样简单地过活着。

■如楼市镇有33间店铺,两间土族店铺。

■杨善访问了《如楼博爱协会》主席甲必丹严仕斌(右)。

■芦恩堂,高举着十架的布道使命,相信它在这个小镇会起着赐人心灵平静的力量。

■ 河边的无花果。

■ 绿色公园。

如楼,小三角洲上的宁静小镇。
如楼或芦兜或JULAU都是同一座小镇,虽然建筑物增加了,但是纯朴的小镇民情依然。
伊班人乘长舟随芦兜河而来,学生放学聚到市镇等车等人等船,于是中午时分的如楼县热络了起来。
我举起了相机,拍下了这个初次到访的小镇生活风貌,体验了一种平凡的乐活方式。

■芦兜是如楼最初名字
因为同事黄身龙要驾车到如楼县采访福州公会队伍的新闻,我趁机搭上顺风车,到这个未曾到访的小镇去看看。
如楼县身处内陆,唯有水路与陆路可到达,从诗巫驾车到如楼约一个小时半,两地距离71公里(建设中的新路距离将有变化)。半路正在进行建路工程,有一段廿分钟的路是颠簸之路,驾得西北辛苦。
如楼县是处在加拿逸河( SUNGAI KANAWIT ) 与卢兜河( SUNGAI JULAU) 之汇合点,是一个小三角洲。如楼属于马拉端县议会的管辖区域。
甲必丹严仕斌受访时表示: 『如楼市镇有33间店铺,两间土族店铺。当地人的经济活动主要靠树胶、胡椒及跑油船。』
芦兜是JULAU最初的名字,后来外人为了简化而用“如楼”来取代,现在在地方告示牌及当地店面招牌都已采用“如楼”了。在转进如楼镇的路口(警察局前面)有一棵胡椒树,是如楼的标志。

■小镇逛一圈
我举起相机,随性地在镇上游走。每回当我来到这些小镇,都尽量从小地方下手去观察整个小镇的人文面貌,尽量拍下所有镇上的一景一物,包括两只灰色猫与塑胶椅上的青葱都不放过。
镇上的建筑有新有旧,店铺多是杂货店与咖啡店。在中午时分,休息的上班族、放学的学生、前来吃午饭的工人都聚到了镇上,突然感觉到这座小镇热络了起来。我在甲必丹的<金峰茶室>里吃乾盘面,看着老板与老板娘忙碌地招呼客人,煞是有趣的生活写照啊。
许多住在内陆的伊班人还是乘长舟来到镇上,有人也载来树胶片售卖,大家都这样简单地过活着。

甲必丹在如楼历史中写道:如楼教会开始于1946年初,由热心女教师刘扬馨带领。她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女中,自来到如楼执教小学后,她常用课余时间,向小学生讲圣经故事。主日就带儿童到邻近山上上主日学。1946年底刘老师被派回新加坡南洋女中执教,主日学就停办了。
我在镇上发现一间芦恩堂,高举着十架的布道使命,相信它在这个小镇会起着赐人心灵平静的力量。
小镇逛一圈,我拍了百多张照片,午餐过后满足地离开了这个初访的内陆小镇。

■甲必丹撰写如楼历史
因为初访如楼县,对于这个地方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性的资料。于是我在如楼代理处介绍下,访谈了《如楼博爱协会》主席甲必丹严仕斌。原来他在之前曾亲手写下如楼县的简略历史,这对我及这片土地都是重要的史料,下段我摘录了如楼县的历史,让大家对这个内陆小镇有所认识。
早在1929年,林结麟乡贤,厦门藉人士最先抵达如楼。日后便移居如楼河口对岸广植胶林数十英亩,后来为了方便与土族交易,逐利用其住家经营小生意。这就是华人华侨最早移居如楼的开始。后人为缅怀先贤垦荒之功劳,遂把如楼镇后港道路命名为林结麟路( Jalan Lim Ah Din)。林结麟是为如楼的开港之父。
1936年杪,砂拉越第三任拉者统治者( Charles Vyner Brooke ) 派谴Anthony Brooke ( Peter Brooke ) 和Andrew Macpherson前往美鲁湾(据说是伊班人亚顺造反)平定局势,并在那里建筑一所堡垒,名为Kubu Brooke。建筑物分两层,前后隔离,楼上是行政所,楼下是监狱作囚禁造反者。
布律克政府号召华人到加拿逸和美鲁湾之间的卢兜河口成立商埠建立商店。福州籍李戈六乡贤最先响应,建立了首间木板店屋。
树胶与树脂是最重要的经济动力。为了运载树胶、树脂及盐木等土产到诗巫,然后运回日常必需品,商人们积极筹组摩多公司,第一艘船名为建康船。每隔一日往返如楼、加拿逸与诗巫。
1941年12月杪日本发动二战,砂拉越沦陷,如楼步入黑暗时期,无船航行,许多家属只好利用双浆舢舨往诗巫迎接亲人来如楼避难。由诗巫来如楼需三四天。
据说当时一帮伊班人名誉上堂皇其词来保护当地华人的生命财物安全,实则找藉口趁机放火、抢劫,如上游加帛、桑、加拿逸等镇都身受其害,被放火烧光。
此时乡贤黄卿锵有鉴于事态严重,威胁镇上华人安全,于是号召镇上华人与伊班人聚首会议。当时较温和的屋长响应号召,有志愿者加入保卫行列,并开放土地让部份华人种植。这不但化解危机,且能和伊班同胞共度二战艰难时期,黄卿锵与伊班屋长居功至伟。
三年八个月后,1945年8月中旬,日本无条件投降,砂拉越光复,如楼也重见光明了。(甲必丹严仕斌撰写提供)
(杨善于每星期天的联合日报副刊都写三大版的副刊,敬请垂注,订报更好两百七十六令吉看两年哦!)

7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你部落格的字体太小了,很容易让人不看内容只欣赏图片而已,因为看得我好辛苦eh!请帮帮忙!

100c系列 提到...

这个小弟有同感,为免辛苦,一路来,就走旁门左道,通过订阅:文章(Atom)去看,比较大字。
小弟写部落格,是先打好字,然后区块想要改的字句,再点字号(T),随我放大放小,最大放到Largest,最小不小过Normal,适合老人家看。

Ketam 提到...

一位西马女同学曾被派往如楼教了几年中学。起初不惯,回来西马任教后,久不久还回去看看老朋友。

Guo Xiang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Guo Xiang 提到...

不好意思,打错而删掉了。谢谢您,我从西马来这教书就快一年了,在这篇2008文章发现那么多关于如楼的讯息。哈哈,等我有车,我就要在东马奔驰,到处飞,不久之后我也要好好为如楼拍下更多照片。还有,谢谢你让我陶醉在您的文章及非常有水准的照片中!(国祥)

匿名 提到...

我是本土的如楼小村民,一直以来,就算是诗巫的朋友,都不知道这鸟不生蛋的地方其实就距离诗巫45分钟车程的地方。朋友一直问我,我到底住哪里,为什么地图上找不到我住的地方。所以,我尝试上网挖资料,看看有没有julau的相关资料。感谢主,我找到了。虽然这是两年前的报道。但是,还很受用^^如楼没有什么大变化,只是多了几间的杂货店^^谢谢你的介绍^^下次再来吧,如楼欢迎你^^

Ongzi 提到...

小弟是林公之后。不过严格来说,林结麟无后。

林结麟祖籍厦门安溪永春。丧父后,林结麟 (Lim Ah Din ) 和祮祉 ( Lim Kick Kee ) 两兄弟便下南洋,落脚于新加坡。后来移到砂捞越加那逸 ( Kanowit ) ,以割胶、卖菜为生。生意沿拉让江上游至桑 ( Song )。据说还有个三弟, 不过没有更多资料。

后来结麟到如楼 ( Julau )开恳 ,因当地土族禁止登陆,只能在船上做买卖,十足水上人家。直到结麟娶当地土族女子,方获准登陆。是当时第一获准登陆的华人。

日据后,祮祉合家移居至如楼投靠大哥(结麟 )。

我的祖母(春治)便是祮祉的二女。祮祉娶萧县为妻,共育3子3女:渊源,莲花,春治,渊华,钦坚,秀玉。
钦坚设店:建原,买卖胡椒树胶油果,杂货五金,汽油等。

我的祖父(王再福)(Ong Chai Hock) 在如楼营杂货五金,店号:王再福,现改名:王才菇杂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