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狮城小印度体验民族文化
LITTER INDIA 01■ 路边摊有很多货品看,但是老板需要上EQ课程。
LITTER INDIA 02■ 宗教木雕挂饰。
LITTER INDIA 03■ 木雕店铺。
LITTER INDIA 04■ 灯饰。
LITTER INDIA 05■ 手提袋。
LITTER INDIA 06■ 美味糕点。
LITTER INDIA 07■ 香料与辣椒干。
LITTER INDIA 08■ 沙丽裙。
LITTER INDIA 09■ 印度女郎。
LITTER INDIA 10■ 小印度的街景。
LITTER INDIA 11■ 色彩缤纷的店屋。
LITTER INDIA 12 ■ 小印度街景。
LITTER INDIA 13 ■ 脚车与老店。
LITTER INDIA 14 ■ 小印度的色彩缤纷。
LITTER INDIA 15 ■ 老店屋新店铺。
LITTER INDIA 16 ■ 背包客栈。
狮城趴趴玩系列10
咖哩香 艺术美 沙丽裙
狮城小印度体验民族文化
文/ 摄影: 杨善
走进<小印度>,我感受到了一种民族的坚持与毅力。
从当初100多个军民,到后来引进大批印度劳工,飘洋过海在异国定居的民族,更需要维护自己的文化习俗。
从品尝的辛辣咖哩,欣赏的手工艺术,穿戴的沙丽裙,印度人的民族色彩都十分强烈。
印度人在这个特区,强烈的发扬了民族的风俗文化特征,让所有来到这里的旅人及狮城本国人都尊重不已。
■艺术民族化
坦白说,对于眼神深不可测的民族,我自然就会产生一种保持距离的心态。也许是因为没有把握与对方交心,所以不能自制的,就产生抗拒对方接近的潜意识思维。
虽然我对印度人有这种微妙的感觉,但我还是继古晋与槟城的印度街之后,再次走入了新加坡的《小印度》( LITTLE INDIA )。说不定有一天,我会大步飞入印度的大疆土,破解心中莫名其妙的心防。
我是个热爱艺术的玩艺份子,尤其是充满强烈民族风格的艺术品,更是叫我迷恋。
当走入甘贝尔巷( Campbell Lane )这一条贩卖杂货的小巷时,我惊喜不已。整排店铺摆卖着古董、木雕、灯饰、摆设品、手提袋、灯罩、绘画等艺术品,扬溢着浓浓的印度华丽风。
茉莉花摊垂挂成排的花环迎风摇曳,花的香味随风飘送,买花者络绎不绝。由红玫瑰、白茉莉与黄色金盏花编织在一起,像征着爱、和平与纯洁,也表现了对神明的敬意。
虽然很多是摆在小巷的路边摊,但是你不用奢望可以像茨厂街那样杀价。礼貌不太好的小贩甚至还会脸黑黑的顶你一句: 『你以为这里是廉价市场吗?』我心想: 『WalauA! 杀价有错咩?又不是杀人!』
■沙丽印度裙
位于实龙岗路,由26间传统店屋组成的<小印度拱廊>(Little India Arcade )是寻宝特区。
你可以在此吃到传统印度糕点,还有叫人胃口大开的印度香料与咖哩粉专卖店。
印度风格的家饰品、印度手环饰品等,更是色彩缤纷得叫人心动。
印度彩绘是一种蛮有趣的艺术,假如你只想做几天的刺青男女,不妨叫老板用彩绘颜料在你手背上勾勒各种图案,当几天的潮人,之后花纹会自动褪色。
其实我逛最多的反而是卖着印度沙丽(India Saree)的印度服装店。
印度妇女身上都穿着华美的沙丽,强烈表现他们的民族服装文化。在穿之前,印度妇女会先套一件短袖贴身上衣,再将长长的沙丽从腰际围成长裙,最后往肩膀环绕。
沙丽的普通材质从新币15到50元不等,最贵的高级丝绸约400新币,价格差距相当大。
■特区历史素描
莱佛士抵达新加坡时,有100多个印度军民随行,他们受命修筑道路等基设工程。
19世纪末,从事牲畜买卖的商贾大量引进印度劳工,驻守在Rochor河畔帮忙饲养,加上欧洲人准备在附近开设赛马场,急需人手,于是印度移民从最初落脚的牛车水逐渐前来聚拢,以竹脚市场为中心,沿着实龙岗路发展开来。
这里有间慕达发中心(Mustafa Centre),是新加坡唯一24小时营业的购物中心,人潮汹涌,是此区的热门景点。
花香、兴都庙的焚香、香料、拉茶、煎饼、甜点,伴随着飘扬的沙丽裙在风中飞舞,旅人的心情啊,也随之在<小印度>舞动起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4 則留言:
你没去印度却留下印度身影,昨天与老聪聊起印度凤情,他刚从那里回来,他说印度咖哩受不了耶,也亲身体验在印度[拉肚子]是怎么一回事.在下印度归来也生怕[咖哩]三个月.
ps:印度有一怪就是官员特爱[Ball Pen]原子笔是也。改天去印度多带几支Ball Pen 孝敬官爷。
有关印度详请参阅在下拙作[印度纪行]。
谢谢分享。
假如真有一天去印度,会带一打原子笔去。
杨善兄去的话,原子笔带一打恐怕不够。。。。☺ ☺ ☺
是喽,印度有几亿人口。哈哈。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