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MULU 风洞游览霸气皇帝大厅


Wind Cave1 ■风洞码头。

Wind Cave2 ■虽然眼下即是悬崖与小河,但是因为木梯牢固与铁栏杆的围拦,所以只要小心行走,基本建设是相当安全的。

Wind Cave3 ■背着装载相机、白开水、手电筒、雨衣的背包,我拾级而登上绕山而建的木梯。

Wind Cave4 ■ 风洞入口。

Wind Cave5 ■ 童子拜观音。

Wind Cave6 ■ 老鹰之石。

Wind Cave7 ■ 风洞内观。

Wind Cave8 ■空气中的细菌慢慢溶解一部份石灰岩与钟乳石,所以形成了粗糙表面的石灰岩壁。

Wind Cave9 ■ “皇帝大厅”中的钟乳石龙柱与石笋,一根根都被大自然雕刻成独有的造型,难怪姆鲁洞疯靡了全球的旅人。(团友张惠华摄影)

Wind Cave10 ■ 霸气逼人的“皇帝大厅”。 (张惠华摄影)

Wind Cave11 ■ “皇帝大厅”内。 (张惠华摄影)

Wind Cave12 ■ 风洞内的钟乳石。

Wind Cave13 ■ 像宫殿龙柱的石柱。

Wind Cave14 ■ “皇帝大厅”内。

姆鲁走洞系列7

空穴来风冷飕飕
风洞游览霸气皇帝大厅

文/摄影: 杨善

所以我说,“我以为……”这种自我设定的思维,有时候真的会害我们自己错过了许多精彩的发现。
我原本以为,姆鲁四大名洞中,洞穴的内容应该相差不远,顶多只是在大小壮观上有所差异。
我以为,大自然不经人工雕塑的洞穴,虽然拥有自然形成的美景,但是没有经过人类美学的投注,应该会欠缺完美的呈献吧。
我肤浅的自以为是,在进入“风洞”,游览了霸气的“皇帝大厅”之后,原先“我以为……”的思维,彻底被眼前的景像推翻了……。
在“皇帝大厅”里,我目瞪口呆了。

■立体奇石
9/6/2010上午,我们乘长舟去风洞的半途中,靠岸到访土族聚落。本南人的聚落,盘踞在姆鲁马兰诺河畔,在苍翠雨林里静静生活着。他们与世无争,他们乐天知命,他们与姆鲁这块在婆罗洲中的瑰宝长相厮守。
长舟驶离本南人聚落后10分钟,我们就到达风洞码头了。背着装载相机、白开水、手电筒、雨衣的背包,我们拾级而登上绕山而建的木桥。虽然眼下即是悬崖与小河,但是因为木梯牢固与铁栏杆的围拦,所以只要小心行走,基本建设是相当安全的。
初入“风洞” (Wind Cave),只见平凡的大洞,正当纳闷之即,导游阿丁开始介绍起洞内的奇石。
阿丁指着一高一矮的石柱表示: 『这是童子拜观音,石头的动作就像一个跪着的童子,正向观音娘娘敬拜。那边木桥旁还有一座老鹰石,从某个角度看,很像一只大老鹰。』在导游的指引与解说下,洞内的多个石头都彷佛立体与形像化了。这在走洞的过程中,当然也增加了不少的趣味性。
■空穴来风
“风洞”有个特别之处,就是在洞内有冷风吹拂,尤其在洞中间的关卡处,更是洞内风刮得最强劲的地方,成语“空穴来风”还真不是凭空捏造的。“风洞”因而得名。
阿丁指着“风洞”的石壁上表示: 『风洞在百万年前被水淹过,从洞内石灰岩石壁到风洞洞口,可看到整齐的石纹,那是长期受水冲击的痕迹。石壁上的粗糙表面是贝壳与鱼骨,在百万年前经过施压形成的。空气中的细菌慢慢溶解一部份石灰岩与钟乳石,所以形成了粗糙表面的石灰岩壁。』
阿丁在姆鲁国家公园从事十多年导游,对于洞内的一景一物都了如指掌。他轻轻拍打一块钟乳石,发出了如老钟声般的声响,而且其回音非常低沉悠长。阿丁表示: 『因为这块钟乳石中有空隙,所以轻拍后发出的回音很长久,这就是大自然美妙的音乐。』
■皇帝大厅
1977年到1998年间,120名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专家先后考察风洞。1990年风洞在公众面前露面了……。
风 洞(Wind Cave)拥有5个入口,傍晚时分,当外头的风吹进洞内,就会改变洞内气温。
当我进入“风洞”的“皇帝大厅”,我真的是目瞪口呆了,这风洞真的太美了。即便当局因为要保护洞穴生态,而没有采用七彩缤纷的灯光来使洞穴更形华丽,游客仍然能清楚看到到洞里巧夺天工的大自然景观。比起许多国家过于人工美化的洞穴,姆鲁洞更显出原始的美感。
风洞以富丽堂皇的“帝王洞”而闻名于世。在洞堂中,你可以看到好似中国皇宫般的殿堂。风洞内大堂尽是巧夺天工的钟乳石柱和石笋,就像造型独特的宫殿龙柱雕塑,又似大型舞台上的立体布景,奇形怪状的钟乳石群让旅人啧啧称奇,可说是绝无仅有的洞穴。
阿丁表示: 『这些鬼斧神功的钟乳石柱,是千万年岁月促成的神话。因为1CM的钟乳石需用100—150年才能长成,还要视乎石中水份的多寡。照这样的计算,我们现在看到几尺长的钟乳石及数十尺的石柱,真的要千万年才能形成了。』走在木桥上,我看着“皇帝大厅”中的钟乳石龙柱与石笋,一根根都被大自然雕刻成独有的造型,难怪姆鲁洞疯靡了全球的旅人。
阿丁指着风洞中的木桥尽头说: 『往这个方向一直走,可以到达<清水洞>。年轻力壮的旅客可以挑战探险精神与能力,在没有木桥的设备下,徒手在洞里探险,攀爬走到<清水洞>去。』我们三个看着那深邃而难行的未知远方,都没有勇气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洞里冒险前进。所以我们选择走正常的木桥路去<清水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