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巴美食系列96
TANG FOOD 9601 ■青湯蠔豆腐羹。
TANG FOOD 9602 ■招牌芝麻雞腿。
TANG FOOD 9603 ■海參翅。
TANG FOOD 9604 ■紅酒米連。
TANG FOOD 9605 ■招牌芝麻排骨。
TANG FOOD 9606 ■左起員工、<鄭記餐廳>老板鄭文松、兒子與太太。
TANG FOOD 9607 ■<鄭記餐廳>。
TANG FOOD 9608 ■<鄭記餐廳>的創意洗手盆由鼎制成。
TANG FOOD 9609 ■<鄭記餐廳>的燈飾由古早味的汽燈裝置。
詩巫對面江鄭記餐廳
招牌芝麻排骨與雞腿
文/攝影: 楊善
台灣繪本作家幾米,在其著作<幾米。故事的開始>中寫下這麼一段話: 『當我創意滿滿時,覺得好像頭上開滿了花。畫畫這件事就像園丁照顧花園,必須每天辛勤地工作,很久以後的某一天,才會突然繁花盛開。』
大多數的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成,尤其是需要一步一腳印,慢慢打根基的事業。文字事業如此,美食事業當然也如此。
當快速縮短摸索時間的連鎖店成為美食業的風潮時,讓我們回到古早味與家常菜的味蕾感動去吧。
■鄭記餐廳
已營業8年的<鄭記餐廳>,是詩巫伊干江對岸最出名的餐廳,這個說詞相信大家都不會反對吧。它位於去丹章馬尼的半路邊(Sungai Maaw),經過時就會看見其獨立式的雙層建築物。
老板鄭文松受訪時說: 『打從16歲開始,我就開始自學烹飪了。 我並沒有正式拜師學藝的經歷,只是喜歡吃美食,品嚐過後就開始自己下廚了。我的廚藝經驗就是這樣慢慢累積起來的。』
這一個中午,我與三位家人一起到<鄭記餐廳>來吃午餐。我們點了5道菜,開始享受其美好滋味。這裡我大嘴巴就來分享一下這幾道招牌與家常菜餚的滋味。
1。青湯蠔豆腐羹: 我相當喜歡這道青湯蠔豆腐羹,其味道清爽甜美,而且濃稠適中,順滑可口。
豆腐羹是福州傳統美食,食材有青湯蠔、紅蘿葡絲、地瓜絲、香菇絲、肉碎等。調味料方面有醬青、蠔油、胡椒粉、薯粉等,是一道開胃且讓人有飽足感的湯類。
2。招牌芝麻雞腿: 這道特別的芝麻雞腿,是店裡的招牌,也是其他餐館吃不到的。咬一口香酥可口的外皮與腌制入味的雞肉,你可以品嚐到芝麻與叉燒香的特別之處。
雞腿以叉燒粉、雞蛋、鹽、薯粉、胡椒粉來腌制,所以整塊雞肉都很入味。在油炸之前,撒下芝麻使之香酥,而且含有芝麻獨特的香味。
3。海參翅(螞蟻上司): 海參翅是我喜歡的家常菜,因為裡頭豐富的多元食材,增加了品嚐的趣味性。
海參翅的食材有紅蘿葡絲、香菇絲、地瓜絲、蟹條絲、海參切絲、雞蛋、大蔥及青蔥等。在調味方面有紹興酒、少許黑醋等,配飯吃真是開胃。
4。紅酒米連: 米連蕨是砂拉越的特色,有炒紅酒、蒜米、巴拉煎或蝦干等吃法。
老板鄭文松說: 『我這裡的米連蕨非常新鮮,是訂貨後現場採下而且沒有用報紙包起來悶過的。 紅酒是山芭老人家釀的,非常順口鮮美。 我們使用特制調味品來代替味精,它們是用蒜頭粉、紅蔥粉、胡椒粉及少許糖來調配而成的。』
5。招牌芝麻排骨: 這一道美食是店裡的鎮店之寶,獨特的口味,是其他地方難以吃到的。老板只願意簡單透露一點有關資料,獨家秘方深嚴保密。
招牌芝麻排骨由紅糟及特調醬料來腌制一夜,使之入味,第一口吃起來有微酸的醋味,非常開胃,而且肉質松軟,配飯一流。
駕車越過詩巫西岸的伊干橋,往左再駕15分鐘左右,即可見到左手邊的<鄭記餐廳>了。哪一天有時間,呼朋喚友下去吃大大碗的美食吧!
DINBIANHU 9601 ■<興園餐室>客似雲來。
DINBIANHU 9602 ■<興園餐室>連店外小巷都坐滿了人。
DINBIANHU 9603 ■加料鼎邊糊。
■興園餐室
若有朋自遠方來到詩巫,要求吃道地傳統美食時,相信大家除了乾拌面與光餅之外,另一道一定會推荐的美食就是古早味的鼎邊糊了。
說到鼎邊糊,大家一定最先想到歷史最久遠的<興園餐室>,因為它已經在打鐵街小巷裡走過60個年頭了。雖然只是一間小而簡陋的老店,但卻是無人不曉的老字號。
這一天早上,從古晉回來的二哥與二嫂,說要回味這裡的鼎邊糊,所以我們一家幾個人7點多就相約在這兒了。我平時少來這裡,但這次我可說是親眼見證到什麼叫客似雲來。前後逗留的一個小時裡,我幾乎沒見到一張空桌子,不但店裡不斷更替的食饕,就連店外的小巷,也坐滿了三小桌的食客。
鼎邊糊是詩巫福州人的特色小吃,在外工作的遊子們喜歡在這裡品味鄉愁。
東主邱昌登親自使用石磨研磨米漿,自製的鮮魚丸也是鼎邊糊的招牌。古早味即使過了半個世紀,也仍然大受歡迎。
■鼎边糊典故
鼎边糊,也称锅边糊(福州人称“锅”为“鼎”),是福州著名小吃,凡在福州生长或长期客居福州的人无不爱吃。其主料为米浆,锅汤烧开后,将米浆淋置锅边,稍干后用小铲刮入锅中,与海鲜(如海蛎)、蔬菜、肉类等配料煮成的汤合成。
鼎邊糊里有放海鮮及雜菜配料,顧客也可選擇加上新鮮魷魚。
明朝嘉靖年间,福州沿海城乡常遭倭寇骚扰,戚继光带兵入闽剿倭寇,受到当地民众的拥戴,老百姓经常送粮送食犒劳戚家军。
有一天,戚家军到了福州南郊,当地乡民摆下八仙桌,主动送来大米、鱼肉、香菇、虾皮等,准备热热闹闹地招待凯旋的战士们。就在此时,又有一股倭寇袭击,戚继光问清情况,马上集合队伍准备歼灭敌寇。
老百姓一听着急了,无论如何也要让战士们吃了饭再去打仗。不知是谁灵机一动,将大米磨成浆,肉丝、蚬子、金针、木耳、蛏干、干贝等一股脑混煮成清汤,涮米浆于锅边,不消一刻钟,一锅又一锅的鼎边糊就出来了。众将士吃饱后奋勇上阵,把倭寇全部消灭。
清代郑东廓所著《福州风土诗》写道:“栀子花开燕初雏,余寒立夏尚堪虑,明目碗糕强足笋,旧蛏买煮锅边糊”,由此可以看出,锅边糊这道小吃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有一天,戚家军到了福州南郊,当地乡民摆下八仙桌,主动送来大米、鱼肉、香菇、虾皮等,准备热热闹闹地招待凯旋的战士们。就在此时,又有一股倭寇袭击,戚继光问清情况,马上集合队伍准备歼灭敌寇。
老百姓一听着急了,无论如何也要让战士们吃了饭再去打仗。不知是谁灵机一动,将大米磨成浆,肉丝、蚬子、金针、木耳、蛏干、干贝等一股脑混煮成清汤,涮米浆于锅边,不消一刻钟,一锅又一锅的鼎边糊就出来了。众将士吃饱后奋勇上阵,把倭寇全部消灭。
清代郑东廓所著《福州风土诗》写道:“栀子花开燕初雏,余寒立夏尚堪虑,明目碗糕强足笋,旧蛏买煮锅边糊”,由此可以看出,锅边糊这道小吃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