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Terengganu 肯逸湖與草藥島

圖說:
KENYIR 801  ■ 船屋航行中。
KENYIR 802  ■  船屋碼頭。
KENYIR 803  ■ 船屋。

KENYIR 804  ■ 船屋內。
KENYIR 805  ■  湖中戲水。
KENYIR 806  ■ 湖中停泊站。
KENYIR 807  ■ 島上的五星級度假村。
KENYIR 808  ■  草藥島碼頭。
KENYIR 809  ■  草藥島木亭子休息站。
KENYIR 8010  ■  草藥島招牌。
KENYIR 8011  ■  東革阿里樹莖。
KENYIR 8012  ■ 東革阿里幼樹。
KENYIR 8013  ■ 花。
KENYIR 8014  ■ 不知名的奇花。
KENYIR 8015  ■  船屋。

登嘉樓樂悠游系列8

乘船屋在湖上流浪
肯逸湖與草藥島

文/攝影: 楊善

陳升在10年前,創作了一本叫「布魯塞爾的浮木」的作品。這本書是描繪陳昇遊歐期間,在倫敦、馬德里、巴黎、米蘭、布魯塞爾等地,邂逅漂浮在歐洲城市的台灣留學生們的故事,也和他們展開一段段的流浪之旅。
陳昇很喜歡一位女留學生說的話:「我不清楚前方有什麼,但是我肯定若停留著,就什麼都沒有了…。」
肯逸湖上3小時半的流浪,雖然短促得像作了一場漂泊的夢,但在釋放心靈壓力上,已經大大叫我身輕如燕了。

■漂泊
蒲公英在風中流浪,浮木在河中流浪,海豚在海中流浪,雨在空中流浪,陽光在熱帶雨林中流浪,而我則在肯逸湖上快樂的流浪著。
我喜歡這樣無拘無束的感覺,不像在馬路上要注意紅綠燈、警察,還有別人的車子。
因為登嘉樓肯逸湖(Tasik Kenyir)是亞洲最大人造湖,所以人在其中,就自然成了一條快樂的海豚,自由自在,隨性漂泊。
肯逸湖是由340座大小不一的島嶼組成,青翠的島嶼、蔚藍的天空與碧藍色的湖水,彷佛是一幅湖天成一色的水彩美景,頓時像來到了人間仙境。

■船屋
肯逸湖距離瓜拉登嘉楼约55公里,所占面积达3萬6900公顷,等同5万2千个足球场。肯逸湖由340多个小岛组成,前身是登嘉楼州内陆森林。
1978年间,国家电气局建造了肯逸水坝,以及另8个山脊水坝。
1985年肯逸水坝建竣,命名为苏丹莫哈末水力发电站。肯逸湖由水坝附近的15条河流汇集谷中而成,山峰变成岛屿,未被砍伐的树木被水淹没成了枯木,卻造就如今獨特的枯木景观。
平穩航行在湖上的船屋,就像一間會移動的房子,四周的湖光山色不停的變化,充滿景像的樂趣。船屋按大小與設備及所去的航程長短而定價,從幾百令吉到千多令吉不等,除非你們是一團人一起前往,不然确是一個頗沉重的負擔。

■草藥島
肯逸湖东南边的水坝部分地区属于国家公园范围,大部分旅店、度假村和码头则座落在湖的东面。十几年来,环绕着肯逸湖边四周的古老生态雨林生气勃勃,热带丛林间蕴藏了8千种花卉、2千500种植物、1千种蝴蝶、230种鸟类、300种菌类及300种淡水鱼,是摄影发烧友、生态旅游爱好者及钓鱼人的天堂,也是科学研究人员喜爱的研究地点。
我們的捷艇在游玩過瀑布之後,來到了一座<草藥島>。拾級而上,島上種了1200種草藥,許多都標上了名字供游客識別,也算是上了一堂植物課。
來到一座木亭子前,桌上擺了3瓶草藥湯。東革阿里的草藥湯是最受旅客歡迎的,有人甚至連喝了兩三杯呢。在亭子旁所種的東革阿里樹,也讓大家一窺這神奇植物的原貌。
參觀了大約半小時,因為船程時間與費用的關系,我只去了肯逸湖的10份之二,就打道回府了。
肯逸湖上3小時半的流浪,雖然短促得像作了一場漂泊的夢,但在釋放心靈壓力上,已經大大叫我身輕如燕了。

■肯逸湖簡介
肯逸湖排名亚洲十大最佳观鸟区,观鸟没有季节性限制,林果季节時,吸引更多鸟类出游觅食,而追逐犀鸟是观鸟爱好者最愛。
爱好露营探险的朋友,向当局报备露营地点、人数和山林健行路线后,就可选择你喜欢的地方,在Saok、Lasir、Cacing、Leban等河流的河岸,又或者是肯逸湖上的小岛Pulao Poh上扎营。
肯逸湖拥有14个天然瀑布,其中尤以Lasir瀑布、Saok瀑布和 Tembat瀑布最廣為人知。
肯逸湖还有着著名的洞穴——Gua Bewah、Gua Taat和Gua Tok Bidan。在较早前,考古学家曾在Gua Tok Bidan发现石器时代的器皿及用具,不过随着肯逸湖水位升高,该洞穴已经浸入湖底。
广阔的肯逸湖适合进行各种水上活动,如:滑浪、划独木舟、划木筏或乘舢板游湖等。有意到肯逸湖一游者,由于10月至隔年2月是雨季,湖水水位较高,肯逸湖大部分生态旅游区将局部关闭,在此建议旅游行程可安排在3月至9月间。

2012年1月8日 星期日

我在魚玩食家的新春搞作




<魚玩食家>,位於詩巫Medan Mall旁邊,洪福海鮮的對面排,最後算起來第6間。
他們最出名的,就是婆羅洲文化節與剛結束的街頭美食節,大排長龍的福州魚丸了啦。
因為是我妹妹與妹夫,所以我成了這間咖啡館的室內設計師,以一個外行人,插手設計與布置及用金漆畫牆上的金枝玉葉圖騰。
新年要到了,我就去<魚玩食家>進行一場新春小布置,希望帶給食客們一種過年氣氛。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吳哥窟巴央寺的高棉微笑

圖說:
BAYON001  ■ 南門右邊有54尊面目猙獰的阿修羅惡神。
BAYON002  ■ 巴央寺。
BAYON003  ■ 迴廊浮雕。
 BAYON004  ■  一群人在鬥雞的場面。

BAYON005  ■ 一個人抓著一只豬,準備將它放入燒火的大罈子中。 

BAYON006  ■ 《巴央寺》。
BAYON007  ■  《巴央寺》入口處。
BAYON008  ■  《巴央寺》的中心有49座四面佛塔群,每座都有3公尺高。
BAYON009  ■    《巴央寺》。
BAYON0010  ■   美人浮雕。
BAYON0011  ■ 佛頭造型,據說是依照加亞華曼七世的面像為樣板所雕刻的。 

BAYON0012  ■ 在眾佛像中,有一個笑容尤其燦爛,因而有了“高棉的微笑”的雅稱。 

BAYON0013  ■  框佛。
BAYON0014  ■   我與其他西方旅客一樣,在塔上拚命的獵影,像一個患上貪婪症候群的攝影人。

BAYON0015  ■  49座四面佛塔群,再加上5座也是四面佛塔的城門,等同時吳哥王朝所統轄的54個省份。

BAYON0016  ■  迴廊。
BAYON0017  ■   城門前的道路兩旁有精彩的石雕,右邊有54尊面目猙獰的阿修羅惡神,左邊為54尊善神佛陀。

古跡行腳系列11

49座巨石佛群合體
巴央寺的高棉微笑

文/攝影:楊善

吳哥城行腳中,除了金字招牌小吳哥之外,就屬這座《巴央寺》最讓我震撼與喜歡了。
震撼是因為它是由49座巨石佛群組成,而且是在大塊的石頭堆砌之後,才開始用一世紀來雕刻佛像與建廟的。
喜歡是因為當我走上這座石頭廟宇時,處處可見高棉的微笑,讓旅人疲累的身心,得到溫暖且慈祥的慰藉。
如果宗教的其中一個最大目的,是要叫信徒們喜樂並滿懷期待,那麼建立《巴央寺》的加亞華曼七世就是一名智慧國王了。因為他選擇了以微笑作陵寢寺宇的建築主題。

■南門穿越
早上在酒店享受了簡單的早餐,我用12美金(9小時)包租了嘟嘟車(Tuk-Tuk),開始了大吳哥的行程。
這個司機只會微笑,一路安靜的載送我穿梭過林蔭大道到南門,拍照留念。
吳哥城有5座城門,名為東、南、西、北及勝利門,建築面貌大同小異,而南門是其中雕像保存最完好的。南門是旅人們選擇入城的關卡,北門則是出口。因為吳哥王多是印度教徒,敬拜東方的傳統,促使吳哥所有寺廟都向東方建造。因此東門才是正門。
南門前有幾檔的小店,賣著圖畫、手工藝品與服飾。
微笑四面佛石雕,刻在20公尺高的南門上方,前方有壕溝相護。城門前的道路兩旁有精彩的石雕,右邊有54尊面目猙獰的阿修羅惡神,左邊為54尊善神佛陀。如果你仔細端詳,可以發現每一尊石雕的表情都不同。這兩排石雕都在拉扯著有7個頭的蛇神Naga的身體,坦白說,還真有點詭異的神怪色彩。
在涼涼林風中拍好照片,我的嘟嘟車駕過南門腳下,向著《巴央寺》前進了。

■迴廊浮雕
吳哥城建築群分為大、小吳哥兩大部份,之前的兩篇報道都是小吳哥的報道,接下來要寫的是面積更遼闊的大吳哥。雖然大吳哥的建築物沒有小吳哥出名,但是《巴央寺》卻是大吳哥建築群中,最引人矚目讚嘆的了。
嘟嘟車在《巴央寺》前停下,走了100米的石塊路,偌大宏偉的建築物像個巨人,堅硬如山的站在我的眼前。一仰臉,我馬上就被眼前的古老建築震撼住了。
《巴央寺》另有中文譯名為《巴揚寺》、《百茵寺》。
《巴央寺》是加亞華曼七世(Jayavarman VII)老年時建造的陵寢寺宇,也是後來的繼位者持續修建的國廟。《巴央寺》位於大吳哥城的中心點,1500公尺之外就是東、南、西、北四座城門了。
加亞華曼七世是第一位將佛教帶入建造吳哥寺廟的領導者。《巴央寺》建築形式的複雜和象徵意義的強烈,再結合上印度教的多神信仰和佛教的意義,成了世界上最神秘而且迷人的宗教聖地。
《巴央寺》正面向著東方,有著繁榮勝利的意像。它的外圍被迴廊包圍,我繞著迴廊慢慢走,也欣賞著石牆上的浮雕,匠藝細緻、生動,而且充滿著故事性。剛好當時有一名導游在為其兩名旅客解說,我也湊上前去聽一聽故事。原來浮雕除了神明,也有許多生活的故事,最有趣的是,我竟然看見了一群人在鬥雞的寫實場面,也有一個人抓著一只豬,準備將它放入燒火的大罈子中。除外,也有許多人物、舞蹈員與美女的浮雕,在石牆上展現精彩的畫面故事。
迴廊浮雕以歷史與神話傳說為主題,其中高棉決戰占婆(Chams)的搏戰局面,看之猶如一部刺激生動的電影。

■群佛歡笑
繞過迴廊浮雕,我到達了陵寢寺宇建築的後段,慢慢小心的,我從後段開始拾石級而上。
《巴央寺》作為“國廟”,因為經歷多次建築改變,才演變成今日大家所見到的叢林塔的面貌。因為吳哥城容易防守,所以後世國王大都是定都於此。
我在石塊之間穿梭攀爬,來到了第二層。炎炎艷陽,將我逼出滿身大汗,但是眼前的微笑石雕,卻讓我的心情歡喜。即使只是石像的微笑,也似乎能發出樂觀的正能量。每個佛頭都有宁靜安祥的微笑,而且每個四面佛的微笑表情都有些差異。在眾佛像中,有一個笑容尤其燦爛,因而有了“高棉的微笑”的雅稱。
《巴央寺》的中心有49座四面佛塔群,每座都有3公尺高。這些佛頭造型,據說是依照加亞華曼七世的面像為樣板所雕刻的。吳哥的國王深信君王的權勢來自於神,更相信神與國王兩者一體,所以國王都幫自己與神建廟供奉。
49座四面佛塔群,再加上5座也是四面佛塔的城門,等同時吳哥王朝所統轄的54個省份。
當地人說,這些微笑巨臉,是在大塊的石頭搬運堆砌之後,才開始雕刻佛像及用一世紀(12-13世紀)來建廟的,可見其工程之難度與浩大。
我與其他西方旅客一樣,在塔上拚命的獵影,像一個患上貪婪症候群的攝影人。有這樣的動作,一點都不奇怪,因為我不懂自己幾時還有機會重游這個國度? 第一次踏足這個國度,很大可能也是唯一一次游覽這座建築物,我必須為自己生命中經歷的珍貴回憶留下最完整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