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9日 星期四

我想,我还是喜爱美术创作的



公教中学毕业后一年,我以每周5天的天数,学了一年的美术,后来才进入媒体界。
虽然离开了美术,但是我懂自己血液里还是喜欢它的。
去年到今年的半年中,我共用压克力画了5幅作品,当作重温那一份情怀与热情吧。

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2014》文創逐夢無限可能

 2014铁四角》左起美术指导刘恭维作者杨善电影书摄影张世进及《2014爱你一世》微电影导演。






文字报道:詹雪梅(《星洲日報》全砂新闻编辑)
此<人物专访>原稿於1月23日刊於《星洲日報》
2014年在眨眼間逝去,但來自《2014,愛你壹世》的激情、細膩和感動卻緩緩的汩汩流淌到2015年。《2014》不是曠世之作,也不是文學著作,嚴格說來,它是不知該被歸類為攝影還是文字,甚至是影視的愛情小品。因為《2014》把這三種各有一方天地創作元素都集結在一起,反變得有些難以定位了。然而一旦探究《2014》包含了什麼?該怎麼歸類《2014》反而變得不重要了。
《2014》是4個本地藝術原創愛好者追夢的結晶,但在逐夢的過程中,他們的心思意念變成一塊磁場強大的磁石,吸引了近百名詩巫年青人,無條件的和他們一起細膩織夢。他們一起完成了一份,型式、過程、表現都有別於傳統的純本地作品,一份在文學和藝術中游盪的詩巫作品。
《2014》說不上集大成,但卻極盡所能的集合了所有可能的本地創作元素,把在詩巫看不到的創作因子,全在詩巫找齊了,展開了詩巫的無限可能。
★淡淡的開始,轟烈的完成
《2014》裡的12個愛情短篇,原本是廣播稿,早在2005年至2007年間愛FM電台,有故事的人單元裡播出,是靠聲音敘述、搭配時下流行歌曲而鋪陳的空中愛情故事。沉淀7年後,化為聲音的文字,回歸成文字。
文字創作者楊善是《2014》的始作俑者,沒有他的蠢蠢欲動,無限遐想,這些曾經在天空飄盪的語句,不會牽出一張張有情節的照片、一部部青澀簡約的微電影、一首首悠悠蕩蕩的本地創作歌曲和配樂。也不會催生出以2014鐵四角自居的4男幫──楊善、張世進、張敏與劉恭維,以及無數支持本地原創的年輕志願者
《2014》的具體創作始於2013年6月,先是在詩巫物色拍照片的模特兒,接著是甄選拍電影的素人演員、一次又一次的尋尋覓覓後,2014鐵四角發現,要找的豈只是模特兒和演員而已。負責拍攝微電影的張敏後來甚至把電影制作該有都找上了,配樂作曲人、主題作曲人、填詞人、歌手、配樂師、樂團……《2014》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遠遠超出了以圖配文的初哀。圖文配合的淡淡初戀,變成了轟轟烈烈的生死相許,愛你壹世,致死方休。
張世進是第一個中毒的鐵角。楊善找他時,只說希望他拍一些配圖,穿插在他的新書中。喜觀按快門,為拍照而瘋狂的張世進覺得這大不了是個拍拍插圖的閒差,答應了。文稿到手後,卻發現這差事一點都不清閒。他和死黨楊善琢磨著、構思著,配圖卻變成了一組連慣起伏的美麗圖像。是文字敘述著照片,還是照片敘述著文字,已分不清了。
張敏是越陷越深的鐵角,原本只是想姑且一試的他,卻在拍影與後期制作中都無可自拔的力求完美,竭盡所能的在詩巫無中生有, 用盡各種管道找來了編劇、演員、音樂人,用有限的人力和物資,給了12個故事無限鮮活的生命。
劉恭維是最冷靜的鐵角,以專業的美感要求把文稿和照片交融相映,給了《2014》書稿最後的型態,讓大家在他拿捏的美麗方寸間,審親照片的深度,故事的寬度,把朋友的心血交織成圍繞詩巫的黑白情書。
★不為錢而燃的熱力,更可貴
《2014》是一個非營利的投資,當初一個頭接著一個頭往裡栽的4個男人,沒想過靠《2014》賺錢,但都有拿錢打水漂的准備。沉迷於《2014》時,劉恭維的遭遇和感受,是鐵四角的縮影。劉恭維的家人說不上反對,也不說不上支持,卻有極大的不解。這幾個男人都已經踏入社會多年,也老大不小,不再是十多歲的學生,怎還像在發青春夢一樣,做這不賺錢又吃力的事,是瘋了、傻了嗎?
劉恭維和另外三個鐵角一樣,都不在乎。他說,投入《2014》讓他有回到校園時代的感動與被理想灌滿的衝勁,那些年逝去的熱血沸騰和無限激情都回來了。因為這傻勁、傻事,他們的生命似乎又被重新被點燃,生活有了熱度。而在整個創作、制作過程中發狂、發瘋的不只是他們,不但作曲填詞人分文不收、辛苦擺出各種姿勢,現出各種表情的照片和電影演員也都不要求酬勞,所有鏡頭裡外,亮相的、沒亮相的參與者都一起白做,沒賺半分錢。
演員,無論是照片演員,還是微電影演員,是《2014》是最豐富多姿的部分,但也是最頭痛的。詩巫沒有演藝學校,也沒有學院開辦戲劇系,沒有一個單位能提供受過基本訓練的演員,專業演員更是打著燈籠找不著。12個故事的演員不能重覆,每一個故事的主角、配角都必須是全新的面孔。《2014》找演員最根本的問題不是該找誰,而是到哪兒找人都成問題。
所幸在耳口相傳下,在臉書專頁發貼後,終於招來了一批又一批的素人演員。但外型適合的,卻不能自然面對鏡頭的、適合鏡頭的卻又不符合本想拍攝的故事主角形像、外貌氣質吻合故事人物要求的卻沒法配合拍攝時間和地點……種種的不湊巧讓要遷就的人和事變得更繁瑣。但是愿意自備服裝,賠上時間和辛勞的素人演員們最終都能在各方配合下,遷就素未謀面的陌生人,相挺無薪的演出。他們在烈日下、在月光下、在屋裡、在車裡、在公園、在海邊、在刺青館、在飛機場、在餐廳、在校園……完美的當了一回稱職的演員。
無償,不為賺錢的配合,是最昂貴的配合。但《2014》鐵四角能給素人演員們的,就只是一頓慶功宴,和一套《2014》書本與DVD的承諾。
★在淺灘徘徊,在沙灘狂奔
為了《2014》,張敏近乎癲狂。日夜顛倒的進行後期制作,而每到一個階段,他都在不知不覺的對自己開出晉級的要求。剪接完成後,他發現現場錄音收括了所有細碎聲音,雜音多又沒有層次。他於是推翻了現場收音的最初方案,重新配音。
他把初成品帶到了吉隆坡,向大馬著名電影監制詹賢恩請教。不料,經大師一看、一提點,又冒出了要修改的、要重新處理的細節。詹賢恩建議,為免涉及版權問題,不宜使用下載音樂。於是剛完成配音制作,原以為大功告成的張敏,又得在接近微電影發佈及書本出版的緊迫預定日期裡重新開始,為不曾著手的原創配樂奔波、抓狂。在創作資本有限的情況下,原創微電影主題曲、插曲、配樂上哪兒找?
他透過各種人脈和管道,在短短的一個月裡找到了或在本地,或在台灣的詩巫音樂愛好者,為微電影量身訂做了主題曲《2014愛你壹世》(錢威良作曲,楊善及錢威良作詞)、兩首插曲《比永遠還要久》、《不公平》(皆由黃和福作曲、黃毓志作詞),以及11首陳長熙作曲的配樂。
從沒有劇本的開始,到微電影的最後完成,張敏投入的不只是心力和時間,還有許多必須自掏腰包添加普級的器材。一路走來,如同踩著一顆顆石頭,小心翼翼又興奮異常的在淺灘徘徊,摸索前進,走向彼岸。
負責拍照的張世進也不輕鬆。在確定了拍照的方向後,共花了6個月,接連不斷的拍了一組又一組的故事。一篇短短幾頁的愛情故事,總要耗掉他一星期的時間拍下500至700張的照片,才能從中找到接近故事意境的圖像。他先選出自己滿意,並且認為能貫連和表達故事情節的照片,由楊善做第二輪篩選後,再交給劉恭維在每個故事中配上30至50張照片,進行最後編排。一旦照片不符合排版構圖需求,張世進必須回到數百張的照片堆裡,找出最對味的那一張。
12個故事的拍攝地點不能重复的指標,也難為了張世進自己。他邊拍照,邊物色場景,不知不覺取景的地點竟累積了四十多個,詩巫市區、詩巫再也、對面江、飛機場、巴拉威海邊都在他的鏡頭變得浪漫而唯美。但因為經費有限,再多姿多彩的照片,都只能變成單調的黑與白。
對他而言為《2014》拿起相機的難度不在於如何把照片拍得美麗、好看,而在是能不能捉住演員瞬間的表情和眼神,把感情定格在照片裡。一滴淚的滑落、一個回眸淺笑、一個鎖眉的哀傷、一個落寞的垂頭……錯過了,就很難重來。
張世進拿著相機,或躺在地上、或站在高處、或蹲、或趴。來探班、幫忙的朋友也跟著登高俯低,無視於旁人的好奇眼光。他們彷彿是一群在沙灘上盡情嬉戲,赤腳追浪狂奔的孩子,任由拍打上岸的海浪,把他們的腳印帶去更廣闊的大海,沒有去不了的地方。
★有心,沒有不可能
在楊善看來,《2014》的完成與出版,是以友情為基礎,有挑戰性、過癮、好玩、有革命情感的事。而更重要的是,他希望他們這一股腦兒做的事,能拋磚引玉,讓時下年青人知道,只要有心,在詩巫搞創作並非不可能。
他也分享說,之前有不少人告訴他,在詩巫出書就等著把賣不出的書堆積成床和枕。他已出了6本書,卻沒堆成枕,更砌不了床,銷量都不錯。他的經驗是:絕不能坐享其成。出書了, 就要推銷,要走進校園、人群,辦分享會、講座會,告訴大家:我出書了,請支持!
《2014》出版後,鐵四角借著一場場的分享會,舒發了他們的創作熱忱和死心踏地。他們在戲院辦了微電影首映禮,捧場的人比他們預想的還多,電影入場券賣得精光,座無虛席。接著他們辦了9場分享會,除了詩巫的公教中學、黃乃裳中學、中華中學、敦化中學、萊拉泰益學院、光民中學,還去了民丹莪的拉讓師範學院以及民都魯的明恩堂和開智中學。2千套的《2014》上下冊及微電影DVD,如今只剩下數百套,在詩巫,這算是超好的反應了。
楊善給了他筆下的愛情故事一個新生命的同時,也整合了朋友圈裡的資源,讓大家圓了一場創作夢,完成了文學與音樂創作的交換平台合作。除了要感謝演員和制作團隊,以支持本土原創為出發點而鼓勵、贊助《2014》或曾為《2014》打開方便之門的人,他也銘記於心。
這本電影書與微電影的血液裡,流著我們一起追夢、圓夢的力量與熱情。我的作創生命已無遺憾。如果將來還有過、過癮、好玩的事,我相信,我們會再次瘋狂。
★盼詩巫築起原創鐵塔
期盼在《2014》鐵四角的勇敢無悔的努力嘗試後,詩巫將會有更多、更多為藝術創作而結合的鐵角,慢慢疊成一座又高又大的創作鐵塔。
詩巫,不是創作的荒漠,這裡處處都有創作的精靈守護著。或許詩巫的成品仍不夠完美、成熟,但絕不粗糙、敷衍。因為這裡還有真誠的精靈,悄悄的護守著愿為創作理想而創作人們。

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

诗巫。金囍樓的美食哲學



大嘴巴美食系列103




GOLDEN1033 ■咖哩魚頭。






GOLDEN1036 ■詩巫姑蘇廚業餐飲聯誼會名譽顧問莊約瑟宴請一眾好友的美食聚會。
 







GOLDEN1032 ■炒壽面炸雞蛋。






GOLDEN1039 ■皇牌燒肉加泰式海蜇(水母)






GOLDEN1031 ■詩巫姑蘇廚業餐飲聯誼會宴請福兒院生的中秋聚餐會。






GOLDEN1038 ■神仙湯。






GOLDEN10313 ■烤申馬魚。





GOLDEN10314 ■福州燜面。


■福州紅酒蒸忘不了。


 ■四大天王與夏果。



金囍樓的美食哲學

/攝影: 楊善

美食可以是一種哲學,中間具有民族與人文的思維,也含有生活形態的演變,當然也有著個人創意的表現手法。
創意的主廚會藉著美食說故事,在煎炸燜炒燉熬蒸之間,能說的故事豈止三天三夜。
我的大嘴巴美食系列,已經寫到第103篇了。在眾多場的採訪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品味中,我也學到了不少的美食哲學。就像金囍樓老板黃世淵受訪說道: 『我煮福州燜面時不用蜀粉,是將4勺的高湯(雞湯)倒入面條中,燜到湯汁出現“起焦”狀態。但是有些客人一坐下就催促快點出菜,不懂得烹飪每一樣食物都有一定的程序與時間。』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主廚與食客之間的美食哲學是不同的。

■美食聚會
位於靜雅路的<金囍樓>,邁入創業24個年頭,是詩巫最著名老招牌餐館之一。
因為對美食煮法與口味的高度講究,對古早味菜式維持及新菜式的研發,<金囍樓>長期是大家喜歡推荐的餐館。
這一篇報道中,是由該餐館兩場宴會中精選出來的美食照片,一場是詩巫姑蘇廚業餐飲聯誼會宴請福兒院生的中秋聚餐會;另一場是該會名譽顧問莊約瑟宴請一眾好友的美食聚會。大嘴巴我很榮幸受邀一起分享桌上好料。

■好料登場
有一句話說“吃就是福氣”,在口腹之慾與身心理滿足的層面上,我同意這個說詞。
從這兩場餐會與11道美食圖片中,我們可看到中華美食的博大精深與精彩多變,任何一道菜餚,廚房裡都有其烹調的方法與秘訣,一步不可省略。
這裡我就一道道的跟大家分享這些讓人垂涎三尺的好料了。
1.炒壽面炸雞蛋: 壽面一般上被煮成雞湯紅酒面線,炒壽面則另有技巧。長壽面放入油中稍微輕炸至淡褐色,即刻撈起放入冷水中使其軟化不致折斷,泡水時間只限幾秒,撈起瀘乾水份後就像其他面類一樣加食材乾炒。水煮蛋去殼後,下油炸至蛋白呈金黃色,即成了炸雞蛋。一般壽宴或滿月酒都吃這道菜。
2.咖哩魚頭: <金囍樓>的咖哩魚頭在本地頗具好評,因為其咖哩味道極佳。除了魚,食材還有豆腐干、羊角豆、辣椒、蕃茄、茄子等,十分開胃。假如桌上有了這麼一道好料,一碗白飯就會粒飯不剩了。
3.酸甜排骨: 這一道酸甜排骨,是以古早味的方式呈獻,桌上也有老廚師稱這道菜餚為“老排骨”。排骨炸過後,再淋上和著黃瓜、大蔥、黃梨及青椒等材料的特調酸甜醬汁,配飯吃極開胃美味。
4.燒賣芋泥: 精選好的芋頭,絞爛,放下油與白糖炒到發出香味,再扣在雞公碗裡蒸兩個小時方可。口感極佳的燒賣與芋泥,是餐館的老招牌。
5.神仙湯: 這一碗湯清甜順喉,非常好喝的神仙湯,是黑雞肉、豬肚及保元、枸杞、當歸、玉竹四種中藥材來燉三個小時才完成的。湯頭很清晰,口味一流。
6.皇牌燒肉加泰式海蜇(水母): 這個皇牌燒肉是我吃過的燒肉中,滿意指數最高的燒肉,因為它是特選的肋旁三層肉,肥瘦分明,一只豬只有幾塊這樣的肉質。此三層肉在腌過後,以“生燒”的方式直接吊在爐裡燒烤一個半小時。吃時皮香脆無比,肉質鬆軟入味,難怪被稱之為皇牌燒肉。
詩巫姑蘇廚業餐飲聯誼會主席黃世淵說道: 『泰式海蜇的時間掌控是食物美味與否的關鍵,因為黃瓜、黃梨及水母放久些時間就會出水,水份一多就影響了其清脆度,所以不可太快攪撈,時間至關重要。』
7.豬尾燜番鴨: 番鴨即是本地鴨,與豬尾二者合一燜到湯汁“起焦”。因為不下蜀粉,所以時間一定要夠,火喉也要掌控好。豬尾燜番鴨放在砂鍋裡上桌,從頭到尾都能保持溫度。
8.四大天王與夏果: 四角豆、老蛇豆(長豆類)、茄子去皮及羊角豆,在一陣快炒之後,即成。炒菜的火喉要掌握好,不可過火或太爛。夏果產自澳洲,是制作巧克力的食材,一公斤市價一百多馬幣。
9.福州紅酒蒸忘不了: 這是我第二次吃“忘不了”(Empurau, 恩不佬魚)。主廚以福州紅酒來蒸魚,再加上薑絲、咸菜絲,以突出福州蒸魚的風味。視魚的大小,以大火蒸10—15分鐘即熟。
10.            烤申馬魚: 這只魚叫申馬魚,是拉讓江上游淡水魚,又稱忘不了的弟弟,一公斤要一百多令吉。申馬魚以香茅、薑、牛油、福州紅酒腌過,然後放進烤爐來烤熟。魚鱗香脆可以和肉吃下,是一種不常吃到的魚食烹飪法。
11.            福州燜面: 福州燜面時不用蜀粉,是將4勺的高湯(雞湯)倒入10人份面條中,加入福州紅酒,不加蜀粉的情況下,燜到湯汁出現“起焦”狀態。這道福州燜面條條入味,好吃極了。

大嘴巴能夠吃到這一些美食,再次向詩巫姑蘇廚業餐飲聯誼會一群顧問、理事、好友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