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MULU 姆禄国家公园是绿宝藏


注意:全世界唯一拍录到蚂蚁摩肩接踵的叫声的片段,只在这里。杨善独家作品。
比较杂乱大声的是蝉叫声,蚂蚁声音是当我动一下树枝时,发出的沙沙声,请注意放大声量听。
若要在youtube看,请搜寻Mulu Ant`s call。

MULU 301 ■许亦陈( 阿丁) 是个专业的导游。

MULU 302 ■ 我们乘此长舟去吃午餐。

MULU 303 ■我们乘此陈旧客货车前往姆禄国家公园。

MULU 304 ■教堂。

MULU 305 ■杨善在全砂统一的国家公园标志前留念。

MULU 306 ■ 吊桥。

MULU 307 ■ 世界最大品种的胡姬花。

MULU 308 ■姆禄国家公园的入口办事处。要进入国家公园的旅客,都必须要在此登记缴费。

MULU 309 ■小植物为了留住水份,就在叶上长出了细毛。

MULU 310 ■ 被虫镂空的叶子。

MULU 311 ■ 毛蕨。

MULU 312 ■马陆(millipede),也叫千足虫,足的总数可多至200对。

MULU 313 ■植物怕被动物啃吃,就在茎上骨节处长出了尖利的刺。

MULU 314 ■ 变色龙。

MULU 315 ■寄生的植物为了生存,叶片开了洞,让阳光穿透到下一片叶子,也能使雨水流下去滋养。

MULU 316 ■ 树菇。

MULU 317 ■ 宝塔花。

MULU 318 ■ 游客都爱上了姆禄国家公园内的森林浴。

MULU 319 ■ 气根。

MULU 320 ■ 小河绿草茵。

MULU 321 ■ 单叶兰,全棵植物只有一片叶子。

MULU 322 ■这只独角虫,名叫Landenbuld,头上长着红黄色的“棒子”,是为它感应与触觉的器官。

姆禄走洞系列3

木桥上巧遇变色龙
姆禄国家公园是绿宝藏

文/摄影: 杨善

我们在城市中生活这么多年,眼之所见尽是钢骨与洋灰建构的高楼大厦,出门路上尽是络绎不绝的车流,吃的尽是精致的美食,穿的是华丽的名牌服装,用的是最潮流的时尚用品。
我们一心只想让自己与时代接轨,跟风的认定只有奢华的生活,才是品味的像征。
当我们都陶醉在当下美好优越的生活中时,是不是有顾念到我们的后代与未来的地球生态呢?
在不伤害大自然环境的优先条件之下,这样的生活追求并不是对错的问题。但是在全球面对温室效应与大自然反扑灾难中,我们是不是应该唤起环保意识的醒悟呢?

■3种方式到达国家公园
早上登完了大头山( Gunung Pala ),回房间休息冲洗之后,我们在中午12点时倒回皇家姆禄度假村大厅集合。
下码头乘坐三分钟的长舟,我们到半途的高脚屋餐馆吃午餐。一碗蛋汤、一碟酱油鸡肉、炒长豆与油菜,简单的家乡菜,有老妈的味道,所以我们都吃得津津有味。
饭后,徒步经过几排宿舍与SIB教堂,我们搭上陈旧的客货车,向着姆禄国家公园前进。
20分钟的路程,没有险峻,没有颠簸,这条路被导游称为是姆禄的“高速公路”。
在全砂统一的国家公园标志前留念之后,我们走上了一座吊桥。吊桥经过一条内陆小河,那河此岸属于内陆居民,彼岸属于国家公园。导游阿丁笑说: 『如果你在这岸钓鱼就没事,如果在对岸钓鱼就有事了。』
吊桥走了15分钟,到达了姆禄国家公园的入口办事处。所有要进入国家公园的旅客,都必须在此登记缴费。
旅客们可在此索取资料与行程建议表,方便安排更心满意足的行程。

■植物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力
许亦陈( 阿丁) 是个专业的导游,他曾花4000令吉考获导游执照,也拥有姆禄与蓝卑尔两座国家公园的导游执照。值得骄傲的是,他是我素未谋面,有缘千里来相认的表哥,这事儿也是旅程中的快乐事之一。
姆禄国家公园只有2名会说华语的导游,阿丁是其中一个。多年在雨林中生活的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若指掌,也能滔滔不绝的说出许多植物故事。
从国家公园入口办事处到兰洞的这一段90分钟的路程,我们走走停停听着阿丁详细解说着雨林中的植物生态,不禁对植物的适应能力啧啧称奇,大呼有趣。

有一种寄生在树干上的爬藤阔叶植物,每张大叶子中间都有两排10仙硬币大小的洞,我好奇的问了阿丁。他说:『因为森林大树苍苍,矮小与寄生的植物为了生存,都必须改变自己去适应生态。这种植物叶片开了洞后,除了可让阳光穿透到下一片叶子,也能使雨水流下去滋养。森林中的蔓藤长有勾刺,是为了勾住大树爬上树梢吸收阳光。有些小植物为了留住水份,就在叶上长出了细毛形成阻水作用;有些茎状植物怕被动物啃吃,就在茎上骨节处长出了尖利的刺。这些都是有趣的植物生态。』
听阿丁解说森林中的植物生态,我总觉得它也像社会的缩影。我们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面对各方人马的十面围攻,没有三两三岂能上梁山,所以必须穷则变、变则通,去应付社会的生态。

■听蚂蚁摩肩接踵的声音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是毁灭出现在家中的小昆虫或小动物。
进了国家公园,在阿丁的分享下,我才去看重每一只小昆虫的生命。它们在整个大自然生态中,都扮演着微妙的抗衡角色。
我以前见过的马陆颜色都是暗枣红色或黑色的,这次却让我见到红黑相间的鲜艳马陆,于是好奇拍下。
马陆(millipede),也叫千足虫,足的总数可多至200对。马陆约10,000种,生活于腐败植物上并以腐物为食物,有的也为害植物,少数为掠食性或食腐肉。

我们在大树干发现一只独角虫,它叫Landenbuld,身长两寸半左右,有白与花青色两种。它头上长有一条红黄色的“棒子”,那是它感应与触觉的器官。它的身上与翅膀布满白色粉末,那是它自卫的秘密武器。它喜欢停歇在青苔上喝露水为生。我觉得其外形像“昆虫版的犀鸟”,煞是有趣。

住在城市中,已经好久没见到变色龙了。记得小时候流传着一句魔咒: “凡被变色龙咬到的,走7步即会死翘翘。” 也听过某人打死了变色龙,结果家附近出现多只前来寻仇的。虽然颇吓人,但是我们还是常用弹弓射击这种会变绿与褐色的小蜥蜴。
我们走在木桥上,见有一个洋人婆婆正在拍摄变色龙,于是也加入了拍摄队伍,这个经历成了旅程的有趣插曲。
变色龙是爬行动物,学名叫避役,种类约有160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是非常奇特的动物。它有很长很灵敏的舌,伸出来要超过它的体长,舌尖上有腺体,能分泌大量粘液粘住昆虫。

蚂蚁会发出声音? 相信没有几个人听过吧。
我也是第一次在听到蚂蚁摩肩接踵的声音,感到好奇又有趣,还用相机的录影功能摄录了下来。
在导游阿丁的介绍下,我们靠近一种空茎的植物,屏心静气、洗耳恭听蚂蚁的声音。
阿丁轻轻拍打一条空茎,即听到茎内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像是黄沙轻轻倒在白纸上的声音。我们4人轮流拍打倾听了好几遍,这真是最特别的一次昆虫经历了。

导游阿丁的丰富知识与见识,让我们开了大自然的眼界。原来在森林中有这么精彩的故事、植物、动物与昆虫,让我们越来越爱惜这片雨林瑰宝了。

4 則留言:

Ahock 提到...

請問可以分享一下螞蟻發聲的錄影短片嗎?感謝!

杨善 提到...

马上呈献。仔细聆听。

Ahock 提到...

有聽到了,感謝!

匿名 提到...

有导游的联络号码吗?cnchua75@hotmail.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