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Y3K食谱达人----余庚财谢宋美Ⅰ


■ 杨善去年在KLCC的大型书展与谢宋美合影,右一为本报吉隆坡广告经理黄妙倩。

■Y3K创办人余庚财与谢宋美。

■2004年7月: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小吃多不胜数,比较特别的是“炸蝎子”及“炸蚕宝宝”,香脆可口。

■2004年7月:北京金三元餐馆享用“扒猪脸”。以三十多种草药焖五个小时的猪头香味扑鼻而来,未尝口水已流。切片后放在一片薄饼皮上,再铺上青葱及豆芽卷起,吃时沾些酱汁,特别可口。

■2002年9月:“大马食家叹世界”在东莞宾馆中餐厅享用“清蒸大鲟龙鱼头腩”及“碧绿炒大鲟龙鱼球”。(图为鲟龙鱼,是受保护动物,须有执照才可售卖)。

■2002年9月:“大马食家叹世界”在广州丽晶明珠酒家享用奇珍异宝,其中一道“天麻炖娃娃鱼”(图为娃娃鱼,叫声像小孩,是受保护动物,须有执照才可售卖)。

余庚财与谢宋美,大马食谱出版业响当当的人物,每个喜欢制作蛋糕及烹饪的厨师或煮妇,手中肯定都有几本《Y3K美厨食谱》偷师一番。
余庚财是食谱杂志社老板、编辑兼专业摄影师;谢宋美是执行编辑、专业烹饪导师及专栏作家,两人双剑合一,用5年时间在大马杂志业成功杀出一条血路。
他们热爱周游列国,吃遍大江南北的美食,回来就用文字与照片跟广大的读者分享喜悦。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部成功的奋斗故事,也看到了一对叫人羡慕的最佳拍档。

■创业与创意
2007年正月,我在诗巫认识了《Y3K美厨食谱》的创办人余庚财与谢宋美夫妇,那时他们正从吉隆坡飞来为本地蛋糕老师钱学芬拍摄蛋糕专辑;2008年10月2日,是我第二次在吉隆坡与他们相约聚餐。这一对夫妻的热情与亲切,强烈地让我感受到出门遇贵人的温暖。
午餐过后,我来到《Y3K》的办公室,与余庚财与谢宋美作了这一场专访。
《Y3K》创立于2001年7月,这对原本从事传销行业的余氏夫妇来说确实是充满挑战性的。余庚财笑着表示: 『为了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为了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当我看到这个商机之后就决定好好地为自己的生命尽力而为。』
为何公司与杂志会叫Y3K? 这是我心中一直想问的问题。
余庚财大笑说道: 『在为刊物取名的确很伤透脑筋,有一天看到孩子在玩一个取名《三千年食堂》的电脑游戏,觉得很容易记得。况且创业时(2001)刚好是千禧年(Y2K),就将以下一个千禧年(Y3K)为名,意义为“永不过时”----不论是食谱、内容、公司,都提醒我自己必须与时并进,不要被时间淘汰。』

■动人的奋斗史
杂志业者之间有一句话:『如果你要害一个人,叫他去开出版社。』可见出版业是一个本大利小的行业。
可见在大马出版一本成功的杂志并不简单,余氏夫妇到底有何成功之道的秘诀呢?他们坦白地公开了叫人佩服的奋斗史。

余庚财陷入回忆的时光,即使来时路崎岖难行,但是他仍然微笑地表示: 『我在43岁时创业,手头上没有多少钱,对这个行业充满热诚却非常陌生,其实内心相当彷徨忧虑。开始时由于没有从事过出版业的经验,只是凭着一股热诚,在眼高手低的情况下所出版的杂志差强人意,再加上当时市场对食谱书的可靠性普遍上信心不足,销售成绩惨不忍睹,退书率达到80多巴仙,差点信心崩溃。虽然面对压力及挫折,我们坚持每个食谱的真实性达到100%,所有采访报道都真材实料,以诚意换取市场的信心。持续半年惨淡的业绩后,知名度慢慢提高才逐渐扭转局面,达到收支平衡。如果当时缺乏一种“兴趣第一、赚钱其次”的心态,早就向这种投入大于收获的行业说再见。』

我一直很佩服这两夫妻的才华与能力,两个人竟然能够自编自导自演地制作出一本食谱,太厉害了。谢宋美笑着表示: 『我们在创业时两个人做完所有工作(烹调、采访、翻译、编辑、摄影、美术、送货、接电话等)。将成本降至最低,在家里办公(不必付租金),亲自送货(即使顾客订很少书,只要他们愿意挪出一个位摆我们的刊物,亏本都很开心)。开始时简单的工具只有一架数码相机、一组灯光及一架电脑,五年的奋斗后才购置及搬进现在的三层商店,两个人增加至六个人。』

■拿督林棉炎大师
余庚财提起难忘的创业往事时表示: 『回想当时开始没有知名度,采访时常吃闭门羹,必需把尊严摆一边,以诚意及坚而不捨的精神感动受访者。最令我们难忘的是与前我们的前艺咨询拿督林棉炎大师(2007年退休)的一段往事。拿督林棉炎大师是国际有名的花艺及厨艺大师,授艺四十多年,桃李满门。我们在1980年代在槟城与拿督林有一面之缘,事隔二十年我们再到槟城寻找他,想不到那间充满艺术气息的屋子已经被发展洪流吞噬。向当地居民打听才知道他已经搬到吉隆坡,却没有详细地址。吉隆坡这么大,人海茫茫如何寻找他?印象中他曾经在士布爹教课,连续三天驾着车到士布爹碰碰运气,到每一间看似有点艺术家的屋子询问,结果答案都是否定的。』
他续说: 『可能我们的坚持感动上天,在一间小杂货店买水时向老板娘询问,原来拿督林就住在斜对面。抱着兴奋的心情按址上门,结果尝到闭门羹,家中无人。只好在信箱留下一封短信及一本我们的第三期刊物(目前已经是第四十五期),隔天再访。隔天下午终于遇到拿督林,课程刚结束的他热情地迎接我们,二十年未见面依然风采如故。在东南西北谈了半天,我们将话题带入,希望他可以让我们采访。在没有心理准备之下,拿督林的脸说变就变,站起来向我们下逐客令:“如果你来找我叙旧,无任欢迎。要采访,请马上离开!”吓了我们一跳。』
喝了一口水,他接着说道: 『硬着头皮厚着脸皮,我们坐着不走,向他道歉,将话题拉回前事,这才疏解了尴尬场面。离开时天色已黑,拿督林在门口送我们离开,顺口说:『这个星期五下午一点种,你可以来拍照,可是不好吓到我的学生。』突然来的佳音,令我们开心得无法形容。在刊物刊登出来之后,他不但继续每期特地为我们的读者呈现多年心得,同时分文不收。(拿督林教导一个食谱收费马币一千,而且从来不肯公开于大众,却为我们提供超过一百个食谱,后来结集成辑《林棉炎大师厨艺经典》。)』(上篇)
相片提供: 余庚财与谢宋美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好奇怪的食物!!=.="
鱼也有叫声?还真的没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