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7日 星期三

《小印度》咖哩香与皇后街《马里安曼印度庙》

文 / 摄影 : 杨善

走入槟城乔治市的《小印度》,以为自己不小心出了国,来到了那个咖哩香闻名世界的古老国度。
黝黑皮肤的印度男女,在播着印度歌的街道上来去熙攘,鲜艳的服装与白牙齿一样抢镜头。
建于1833年的《马里安曼印度庙》,在皇后街上竖立175年,仍然信徒络绎,依然香火鼎盛。
我一个华人基督徒,在《小印度》与《马里安曼印度庙》里,感受到了大同世界的梦想必须靠宗教的宽大胸怀去包容与接受。

■《小印度》的花店。

■《小印度》路旁有一些小档口在卖着煎炸的印度小食。

■《小印度》街景。

■老外坐着三轮车在欣赏《小印度》街景。

■ 《小印度》咖哩香
我虽然爱吃咖哩,但是我不会听印度话,我没有到过印度,但是当我一个人看着地图在乔治市中心游走时,不经意地逛入了《小印度》。它是一个以印度人店铺为主轴的小型商业区,街上行走的除了旅客之外,以印度为主要的人流。《小印度》位于巴刹街与中街之间,只要在附近游走的人,都会被咖哩的香浓气味吸引而来。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错觉自己来到了印度这个国度。
一个促销员邀请我进入他的DVD店铺,一间印度电影与歌曲专卖店,使我终于相信印度的“宝莱坞”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的电影生产国的事实了。
路旁有一些小档口在卖着煎炸的印度小食,卖印度布匹与服装店一样多,还有一些美食店与影片店,至于飘出浓浓咖哩味的那些食材店,则是煮妇们每天必到之店。我突然很想尝一尝槟城印度煎饼的味道,可惜煎饼师傅已经放工回家了。


■大殿的色调与灯光都以青色为主调。

■善男信女在虔诚膜拜印度教的神像。

■庙内十分富丽堂皇,四方八面都布置了许多印度教的神像。

■《马里安曼印度庙》( Sri Mariamman Temple ) 入口处的顶部为一层叠的宝塔状建筑,上面雕刻了炫目的印度人物雕塑,色彩十分艳丽。

■《马里安曼印度庙》
05.11.2008,我吃完酒店简单的早餐就出发了。第一站本来是锁定先到出名的《龙山堂邱氏宗祠》,但是当德士经过皇后街( Lebuh Queen ) 时,我发现了昨天在《小印度》一直苦寻不着的《马里安曼印度庙》( Sri Mariamman Temple ) ,原来就在这一条小巷弄中,于是叫了司机停车等我拍一组照片。
《马里安曼印度庙》位于皇后街,它是一间建于1833年的印度古庙,其建筑风格主要是承接南印度的达罗毗荼风格,是槟城历史最悠久的印度古庙。
《马里安曼印度庙》入口处的顶部为一层叠的宝塔状建筑,上面雕刻了炫目的印度人物雕塑,色彩十分艳丽。庙前地上绘了粉红莲花,大门两边墙上画上狮子,大门入口和四壁都画上或雕塑精湛的印度神像,每一个神情都栩栩如生,相当逼真。
进庙必须脱鞋以表尊敬,虽然神像的色彩缤纷,但是庙内的色调与灯光还是以青色为主色。庙内十分富丽堂皇,四方八面都布置了许多印度教的神像,其中以Subramaniam为此印度庙的主神,神像上以金、银、钻石和翡翠装饰,可说是价值不菲啊。
我沉默地在庙内摄影,前来膜拜的善男信女也有好几个,他们也有礼貌地与我点头示意。

每逢大宝森节时,印度信徒们都会用花车载着神像由《马里安曼印度庙》出发,游行到位于植物园附近的印度庙去。
当我拍了5分钟出来时,那个印度德士司机竟然说了一句话: 『因为我要在这儿等你,所以德士费要从12令吉加到20令吉。』
我看了看他,笑着对他说: 『老兄,我只进去拍了5分钟而已,如果你一定要加钱,我只能加你3令吉,给你15五令吉,20令吉完全不合理哦。』他看了看我一眼,知道自己的唬滥,就载着我去下一站的《龙山堂邱氏宗祠》了。*
( 05.11.2008,槟城大游行第三天。原报道刊于联合日报)

2 則留言:

Bengbeng 提到...

i was at the temple but didn't dare go in. didnt know if I needed permission. great shots

杨善 提到...

Bengbeng
U not eat the Bao, u never know the taste and what is 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