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

康华利炮台前 我告别槟城


■<康华利斯堡>的入口。

■我与穿着英国古装的工作人员留下纪念照。

■<康华利斯堡>内还有英国兵士当年的尖顶白帐棚的展示。

■<康华利斯堡>内的资料展示。

文 / 摄影: 杨善

1897年为了庆祝英女皇维多利亚50岁大寿,60英尺高的<大钟楼>因而竖立在乔治市莱特路和港仔口路交汇处的交通岛上。
<康华利斯堡>,座落在莱特于1786年登陆“占领”槟城岛的地方。
<康华利斯堡>在1976年古文物法令第168条款下,被宪报指定为古代历史遗址,在旅游局的宣传上也是主打焦点。

■康华利斯堡
之前在诗巫街头的大马旅游局大布条上就见到槟城旅游局以<康华利斯堡>作为焦点宣传图片,那时就被我列为必游之地。
我在游玩槟城的最后一天(11.11.2009)才到<康华利斯堡> (Fort Cornwallis)。那天我起个大早,坐着德士到了现场。
<康华利斯堡>也称为“旧关仔角”,其位于槟岛东北角。这里曾经是傲视北海港口的最佳据点,也是保卫英海峡殖民地贸易的桥头堡。
8尺高的砖围墙,把整个范围规划起来,我买票进场,有3个穿着英国古装的工作人员充当服务员。
<康华利斯堡>座落在莱特(Francis Light)和他的船员1786年登陆“占领”槟城岛的地方。
1786年,城堡是用棕榈树的树干制造的,以印度总督的名字命名。1810年利用当地的囚犯以砖块重砌以作为行政用途而非用于防卫。在旧图画和明信片中可以看到<康华利斯堡>是由一道城壕所包围,城堡内还有小基督教堂和军火库。莱特遗孀在1799年重嫁,在礼拜堂举行了第一宗婚礼。
<康华利斯堡>是马来半岛境内保存良好的城堡之一,于1977年9月8日,在1976年古文物法令第168条款下,被宪报指定为古代历史遗址。
城堡上依然保留有多口古炮,其中之一名为<斯里南拜>(Seri Rambai),为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遗迹,现已没有防御功能,只能作为康华利炮台的点缀品了。
<康华利斯堡>内除了多台的大炮,还有许多历史资料的展示,如果用一些时间浏览一番,必能对其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堡内还有英国兵士当年的尖顶白帐棚的展示及饲养两只羊与马。
我站上了大炮台,望向碧绿的大海,犹如进入历史的隧道,在现代与历史的同一个场景上了珍贵的一课。


■ 小游客们快乐地与莱特铜像合影。

■ 围墙上的大炮。

■ 游客与大炮,和平与战争。

■112年大钟楼
游完了<康华利斯堡>,我继续绕着围墙往前走,来到了60英尺高的<大钟楼>(Clock Tower)。
<大钟楼>建于1897年,当时是为了庆祝英女皇维多利亚50岁大寿而兴建的。当时由华人谢祯育捐资兴建的,是一个结合欧洲与马来风格的建筑物。
我远远就看到了这个白色的建筑物,细细端详这个走过112年历史的古建筑,也拍了不少照片留念。
钟楼楼顶为圆顶式,楼体为欧式,位于莱特路(Lebuh Light)和港仔口路(Lebuh Pantai)交汇处的交通岛上,来往的车辆都会向它投以注目礼。
<大钟楼>旁边有一个代表着槟城的白钢槟榔标志,夜景拍来更具美感。
这是我9天槟城之旅的最后一站,倒回走过<康华利斯堡>的回程路上,我竟然有了些许的不舍。


■<大钟楼>旁边有一个代表着槟城的白钢槟榔标志,夜景拍来更具美感。

■游后感与告别词
这一趟行程让我对这个久仰的州属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也终于尝到名闻大马的槟城美食,可谓收获丰硕。
在7天槟城大游行(3-11.11.2008,2天在浮罗交怡)中,我写了19篇旅游系列报道,8篇美食报道、6篇建筑与家居设计报道、2篇人物报道及1篇光华日报的特写,总共36篇,可见槟城真是一个精彩的州属,尤其是首府乔治市。我的西马首行会选上槟城,就是因为她刚于2008年7月8日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相信这一系列的报道,在我与许多对槟城钟情的国人眼中,会是一项有意义的文字记录。
我于11.11.2008下午登上了亚航班机,望着机窗外的槟城机场,还真有点不舍的感觉。
举起相机,我对着窗外卡嚓拍下在槟城的最后一张照片,正式告别了东方花园……。我相信在某年某月某天,我还会再来这个美丽的遗产城市。(11.11.2008槟城大游行最后一天)


■我于11.11.2008下午登上了亚航班机,举起相机,我对着窗外卡嚓拍下在槟城的最后一张照片,正式告别了东方花园……。

2 則留言:

号东有书 提到...

哇!好羡慕你, 可以到处去旅行!!

忠实读者-伟强

杨善 提到...

强莫熄
那要谢谢我找到了一个给机会的好老板。我很喜欢这份工作---联合日报副刊专题写作人。